羊城晚報訊 記者郭思琦、通訊員交宣報道:為進一步提高道路利用率,解決市民群眾關注的交通問題,近日,廣州交警對位于荔灣區的中山八環島進行了非機動車道環島微循環優化改造。7月25日,記者實地走訪改造區域,看到道路兩旁的非機動車道有所加寬,部分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之間增設了隔離護欄,多處地面規劃了顏色醒目的非機動車等待區等標識,環島內的非機動車道形成了循環。
中山八環島位于荔灣區西北部,是由珠江大橋、黃沙大道、南岸路、中山八路、鐵路高架橋等組成的環島,連接荔灣老城區、大坦沙島和芳村地區。“這個區域非機動車流量很大,之前環島內部缺乏連續暢通的非機動車過街通道,存在機非混行、信號燈指示不清等問題,存在安全隱患。”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設施大隊吳警官介紹,針對這些問題,廣州交警結合該路口的交通特性,會同荔灣區住房建設和園林局共同研究,提出了非機動車道環島微循環的過街優化方案。
據悉,本次改造的變化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新通道”,改建下沉環島東西兩側部分人行道為非機動車道;二是“新寬度”,通過調整車道斷面,拓寬非機動車道,并設置機非隔離欄;三是“新開口”,開通珠江大橋下橋位第二條出口道;四是“新規則”,規劃了7塊非機動車等待區,設置非機動車過街通道,并配套非機動車專用信號燈,形成非機動車道環島微循環,有效解決了非機動車“無路可走”、機非混行、等待空間不足、信號燈指示不清等問題。
記者來到一處改造后的非機動車道旁,看到大部分非機動車車主能夠按道行駛。吳警官介紹,此前該車道的寬度為2.4米,改造后寬度達到了3.5米左右。在另一處非機動車過街通道上,吳警官介紹,該處通過縮減綠化帶等方式,拓寬了非機動車道。
對于該路段的微改造,非機動車車主的感受如何?鐘女士告訴記者,她經常走這條路,但是此前由于沒有專用的非機動車道,所以存在機非混行等問題,有一次甚至因為其他車搶道摔倒了。鐘女士表示,如今道路改造后,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分開了,非機動車道也寬了,行駛更有序更安全了。
據了解,近期,廣州交警重點圍繞交叉路口慢行系統的完善和整體通行效率的提升,逐步完善路口非機動車過街通道,減少機非混行,改善通行秩序。今年以來,廣州交警已實施“雙微改造”點位15個,優化解決各類交通問題80余處。經第三方機構評估,各改造節點交通規范有序,通行能力顯著提升。接下來,廣州交警將持續深化推進交通“雙微改造”,打造更加安全、有序、暢通的道路出行環境。